今天指数集体上涨,三市超过3200家公司在上涨,成交额在1.4万亿左右。总是怀疑指数要下跌,可是,最近一一段时间,市场的走势与预测的基本上是相反的。总以上3400点以上,太危险,这不,现在都已到了3450上方,逼近3500!反正总归是要回调的,它总是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!
今天持仓的市值上升到118万多元,盈利6000元,继续持有ST凯利与英维克不动摇。想想也真是好啊,以前30万的时候,涨一个点,就只有3000块,今天涨幅只有半个点,收益却有6000元。股票复利的特点,总是有着不可描述的奥秘,爱因斯坦曾说:复利是人家八大奇迹之一!
最近有些人还是很迷茫,接下来讲一些干货,希望能帮到一些人。
假如有这么一个农场,扣除人工成本、肥料、种子、农药等一系列必要的开支后,它每年能产生3.2万美元的现金流。那么,假如这个农场是你的,你正需要一笔资金来用,现在想把它卖了,你应该卖多少价钱合适?
首先考虑的第一个问题,银行存款利率或者五年期国债的利率,假如是4%的利率。
某个人手里有一批资金,它想做理财,第一个想法是,它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债券,假如利率也是4%,那么他想拿到3.2万美元的利息,需要存入多少钱在银行?
我们用3.2/4%就是80万美元。也就是说,该投资者需要存在80万美元在银行,然后,银行给到它每年4%的利息,他每年可以拿到手3.2万美元的利息。
切入农场的事情,假如你是农场主,你跟投资者说,你花80万美元来买这个农场吧,然后,这个农场每年给你带来3.2万美元的收益。估计,这投资者会直接让你闭嘴,他又不傻,与其买你的农场,还不如存银行呢,安全又稳定。
可以肯定的是,这个农场的报价是过高了,根本不会有人愿意花钱去买。
现在这个农产主急着用钱,它要想把农场卖掉,就得给出一定的风险补偿,也就是说,必须要降低价格。让投资方拿到更多的收益,至少比存银行更划算,投资方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。
这个道理很简单,之所以有风险,但有些要愿意去尝试,那是因为有着很高的风险溢价。
假如农场主把价格降低,降到50万美元呢,试想一下,有人花50万美元,就可以得到一个农场,这个农场每年能产生3.2万美元的现金流。这相当于年化收益6.4%个百分点。这比存银行是划算一些。
但这还远远不够好!
假如农场的价格继续向下降低呢,降到40万美元的价格呢?也就是说,花40万美元买个农场,然后每年能给自己带来3.2万美元的利息。这相当于8%的年化收益率。这个收益率是银行定存的两倍,一般的这个收益率算是很可以了。投资者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因素,同时,作为补偿,它购买农场后,每年获得的收益,是它存在银行收取合同现金流的两倍。这是值得的。
也就是说,假如这个农场主,想要把农场卖出去,它报价在40万左右,就是合适的,也是合理的,也是公允的。
接下来神奇的事情出现了,假如今年出现巨大台风天气,农作物收成极差,今年的农作物收益降到一万美元。投农场主看到后,纷纷呈现出悲观、消极的态度,它们对此很是苦恼。于是,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抛售农场,比如,30万美元或者25万美元,它们也愿意卖。
假如这是一只股票,它每年的净利润是3.2万,连续多年都是如此,它的市场价格就是40万左右。突然有一年,它的净利润遇到意外情况,降到一万,然后它的市值跌落到15万。
这个时候,就是捡漏的机会,因为明年它的净利润极大的可能性会上升到3.2万左右,到了那个时候,它的公允估值依然是40万。
从15到40,这里面有一倍多的收益。这就是买入价值低估的股票,然后等到价格回升以公允以后再卖出的过程。
比如说,老凤祥,它每年的净利润是20亿,我想从20亿的净利润中,得到8个点的收益,那么,它的市值就是250亿。也就是说,我花250亿,买下凤姐姐,它每年给我带来20亿的净利润。这个年化收益率就是8%,因为买的是股票,给到8%的年化是合理的。存银行只能拿4%,是因为无风险收益。买阿凤给到8%的收益率,是因为股票比存银行的风险要大一些。所以必须得给出风险溢价,不然的话,谁愿意干这个事儿啊?
因此,250亿,就是凤姐的公允价值。我打开软件,看了一下阿凤的股本是5.23亿,然后用250亿除以5.23亿的股本,就得出每股的公允价格是47.8附近。这个价格是合适的。
也就是说,花50块钱买老凤祥,根本没有啥油水可捞。假如它跌到40块以下,这个时候,就是低估的,你买进去,待它涨到50块附近,就可以卖出,安全又保险。这就是操作的逻辑分析。换句话来说,市场先生又不是傻子,它怎么可能让阿凤无厘头的跌到40块以下呢。所以,要么大盘暴跌,把它带下来,要么它突然的出一个利空,然后有一轮抛盘出现,把它打到40块以下。
第一个情况,大盘暴跌的时候,估计你在别的票里面满仓被套,不可能有资金去购买老凤祥,第二种情况,假如它突然发布利空,那时的你,正与普通的散户一样的心态,你看见糟糕的消息,正忙着割肉呢,你也不可能愿意去买它。所以,一般的散户是不可能在股市赚到钱的。它们每年都会亏钱,有时候,甚至亏到腰斩以下。
可能聪明的你会有更多的疑问,那我为啥以前的时候,愿意花50多块去买老凤祥呢?
前些年经济高速增长,各行各业发展的很快,像消费类的白马股,前年的业绩15亿,去年的业绩是20亿,今年的业绩是25亿,它们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,业绩快速的增长着。自然也不可能用静止的估值方式对老凤祥进行估值处理。
相反,考虑到它的业绩增速,估值会有相当的溢价,也就是业绩快速增长快来的估值溢价。
但是呢,这些东西并没有实现,以前的很多消费类的白马股,它们的业绩增速降低,有些根本不再增长,而且只保持着原来的业绩,裹足不前。
那这样的话,估值就必须得进行重估。以前操作的三七互娱也是这个样子,从而导致到买入时,考虑的东西与现实不符合。不过,后面我也重新做了调整,也认识到这些问题,三七互娱的估值是18块,公允价格是18块左右,也就是这么得来的。有兴趣的朋友,可以去估算下。我在去年它跌到11块时,就多次发文章评述它的公允价格就是18块左右。
这也是为啥三七互娱跌到13块时,我卖了口子窖,然后全仓补进三七互娱的原因,因为我坚定的相信,它会回到18块的。
后面涨到19块,我没有卖,那个时候大盘好,它正在快速的上冲之中,人性的贪婪难克服,我也是一样的。再后来,大盘回调,它迅速的回落到17块多,我瞬间清醒了,到了18块多,我不去卖,难道我想做投机吗?我果断在17块时清仓了它。导致自己每股少赚一块多钱的利润。事实再次证明:任何心存侥幸的心理,带来的都是惨痛的教训。
实际上,我买的股票,几乎都是挣钱卖出来的,就这么几只不挣钱的股票,我今天也再次把曾经失误的股票拿出来做了剖析与总结。也是希望自己能勤勉与自省!
这里面存在的最大的问题,就是估值的分歧导致的。以前的那些年份,经济增长很快,很多公司的业绩连续的高增长。在对股票进行估值的时候,把业绩增速的因子也考虑进去了。那些年份,买白马股很是赚钱,因为业绩在增长,估值在重估。时代变了,经济的大环境变化了,当下的估值析必须要与当下的经济环境相接合,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。
最后说一点,股票与农场的区别?农场再过100年以后,还是那个农场,农作物会照常生长。股票不一定,有些行业的股票,不用说100年,也许10年后,整个行业就消失了,淘汰了。所以,什么样的股票值得去考虑?最根本的问题就是,这个行业未来多少年还能存在。如果行业在未来无法确定,那就陷入了P2P的怪圈。所谓的P2P,前些人坑了很多人,也就是说先把资金收上来,承诺每年给20%的利息,三年后跑路,那本金不打了水漂了吗?事实上,你盯着它的利息,资金方盯着你的本金,你永远玩不过它。股票也是一样的,有些股票几年后未必还存在,那你买它,能好吗?
以上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问题。理清了,就知道该怎么买股票或者该买什么样的股票,在什么样的价格区间去购买。
有些人买入股票后,总觉得自己的股票涨的太慢,然后就试图去换别的,这样每天都要来来回回的换,几年后,本金也所剩无几。像这样的投资者,在股市中随处可见。
理财,什么是理财,就是以低风险或者无风险的前提下,投入一定量的资金,然后获取合理的回报。
有些人直接忽略了这个前提,进而把理财变成了赌博,最后亏了个底朝天。
最基础的理财就是银行定存,获取年化三点或者3.5点的年化利息,这是以保本为前提的。风险再大一点,在买债券,国债或者企业债权,大约收益是5点到10个点之间。再往上,就是股票,收益在10点以上,往上不封顶。这些理财都有着共同的前提,那就是无风险或者低风险。
我们拿着的股票,有时候长期不动,有时候变化很慢,但都有极其耐心的持有,就是因为它的风险低。以低风险为前提,才能成功。有些人忽略了这一点,就好比去打仗,前面冲的很猛,回头一看,特么的根据地被别人偷了,这还有啥意思?
巴菲特有一句名言:投资的要决有两条,第一条就是要保住本金,第二条就是要永远记住第一条。
我们的操作,无论有多慢,无论有多难,一般的,几乎没有割肉而放弃的,我宁愿多等几个月,也不会轻易放弃。有些时候,股票确实慢的令人作呕,但我依然坚持。就像三七互娱,我能坚持一年多,能坚持到它跌到严重低估后,而进行双倍加仓,也决不放弃。买过的英维克,买入后,它持续的下跌,我也决不放弃,直到它跌到明显的低估后,我宁愿加三倍的仓,也决不放弃。其实原因就只有一个:要保住本金,永远不要忘记这一条。
任何的成功,都绝非偶然,巴菲特的成功,是因为它一辈子就践行了这一条。
还有一点,就是做T的问题,我一般不做T,我认为做T没有任何意义。比如,老凤祥的公允价格大概在48左右,而刚好当下它的价格也是在48左右,你在48至50的区间里,反复高抛低吸,基本上无意义。如果有意义,那就是为券商多贡献手续费。
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跟踪它,假如我持有老凤祥,持仓价格是48,我只需要跟踪它,假如某天它跌到40或者38,我考虑加仓,待它反弹到48附近,我再减出来或者清仓。或者假如某天,它从48涨到58,我也会考虑清仓,它的逻辑就是低估,公允,高估,这三个过程,这是符合理论根据的。
但我不会无聊到,以48元也基础,涨三毛高抛一下,跌三毛低吸一下,这是什么道理?靠的是玄学或者八卦或者K线分时图或者MACD?这些东西像雾、像雨又像风,总是模棱两可,如果把操作理念寄托在这些东西上,就好比生病了不去医院,而是去找巫婆相面一样,这能好吗?就好比是一块石头,我关注它整体的运动轨迹,而不是去盯着这块石头的分子里的原子中的电子的运动轨迹,然后去高抛低吸,这岂不无聊吗?除了给券商多打一些手续费,还能有啥作用。说又说回来,这么简单的道理,总有些人永远也想不明白。
股票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