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很多中小微企业,怎么生产有利?哪个品种赚钱?怎么提高盈利?怎么优化销售政策?有的老板很苦恼。
感觉这个品种价格高,应该能赚钱,怎么财务算的账是亏钱?感觉不该有多少利润的副产品,怎么还盈利高?
生产用电大,电费成本高,利用低谷电价生产,电费最低,成本最低,加上部分平价电,每天开一班,怎么生产下来还亏损?
公司开发高附加值产品,怎么还是亏损?为什么亏损?边际贡献到多少能不亏?销量到多少就不亏?
老板困惑,销售困惑,生产困惑,连食堂阿姨也困惑。财务总监不服气,你们怎么说我账算不清?!
二、财务黑箱财务对老板,如果是黑箱,如果是知识盲区,如果没有看得懂的有效的报表,是很可怕的!可能被欺骗,可能被拿捏要挟,可能很受气,可能会受伤。
没有有效指导经营决策的报表,财务算的账作用在哪里?只为报税吗?不能认识到财务对经营决策和管理改善应起的作用,在企业经营亏损下,还无动于衷,没起到应有作用,还认识不到问题,还不想着找措施,这样的财务高管是可悲的。
当老板想改变,找咨询顾问协助,却认为在挑自己的毛病,说别人不是这个行业,又不是专干财务的,去讽刺挖苦,去阻碍改变,这样的高管是可怕的,还是有害的!
三、让改变发生让改变发生,老板意志坚定,要扭亏,先从算清账做起。
核心改变和目标是用变动成本法得到老板需要的数据和报表,老板看得懂看得清,能用于决策和管理。工具就是本量利分析CVP。
这项原料核算方式是可以的,一种原料同时生产多种产品,价值系数法合理,但依据价格不要再用不能得到只是估计的半成品价格了,可用成品价格算系数,并且不用频繁调整了,用上年平均值,视情况可调整。
这项电费核算方法不合理,原先都是价值系数法,而应该是产量系数,用电量随加工量变,而不因为值钱就用电量多,此项就是过去核算方法的错误,一袋产品电费差价就有0.2元。直接人工成本,过去还是一个模式,还是同样错误。
原有核算方法让本该有利润的产品,持续多摊成本,变成不盈利,影响到销售政策和生产决策。新老核算方法的结果对比,老板的一项困惑解开了。
图片
本量利核算和改进的利润表
四、正本清源要盯着车间各项作业,有的批次生产异常,需对其精准核算成本,去统计电费、工时,准确摊销设备折旧。对财务总监的精准核算想法,我提出意见,想让车间提报那些数据,不现实,也没必要,那需要多大的代价?
核算基于正常生产,你说的情况纳入异常管理,可单项调查数据,分析成本浪费,进行责任考核,进行管理改善。
把本该简单的事复杂化,陷入核算泥潭,算不清账,还花费了大量人工和精力,就是浪费,就应该正本清源,去消除浪费。
原先算不清账,不承认,却说缺数据,数据不准,车间不配合。是认识的误区,为了算账而算账。要真正按经营管理需要,按投入产出和消耗逻辑算账。哪些需要精细,哪些不需要精细。哪些从产出就能抓住抓好的,就不要纠结过程数据采集。
五、支持经营决策变动成本法核算,得到半成品成本和边际贡献,得到成品的生产成本和边际贡献。产品成本与原有完全成本法在固定制造费用上有差别,变动成本法算的产品成本略微低一点。优化核算规则,服务经营管理。
进一步,不同产品的边际贡献测算得到,高低差别一目了然,并且清晰合理。而此前结果总让老板和销售觉得不正常。以前那是叫算清账了?改了到几项根子上的错误。
怎么生产有利?是利用谷平电价的一天12小时?还是18小时?还是全天24小时?电价测算分别是0.6元、0.7元、0.8元,哪种方式有利?为什么原先只盯着电费的区别?财务就不能算个账吗?这么多年了,就是没算啊!
有了车间范围的变动成本,有了产品成本,有了边际贡献,再核算车间外的变动期间费用,核算固定成本,就能得到不同生产方式的利润额。
看到会计拿出的固定成本清单、变动期间费用清单,一些科目成本性态都没搞清楚,该作为固定成本的归到了变动成本。干了很多年,如果一直是错误方法,却不思考,不学习,时间长不代表专业强啊!
我操作电脑,总经理和成本会计围在一起,几种生产方式的核算结果很快得到了,数据显示,24小时连续生产最有利。以销定产,以产促销。需要再分析上量带来的采购价格、销售价格变化,需要研究相关影响,需要研究怎么卖出去,需要形成最有利的决策,等等。
图片
精益运营模型
六、老板看懂报表多年的困扰,在测算表前清晰了,结论明确,不是凭感觉。多年了,财务就不能给出这个核算报告吗?太奇怪了!对经营带来多大的损失?
保本点也测算出来了,固定成本除以单位边际贡献,就是干多少产品不盈不亏,边际贡献已扣除了变动成本,边际贡献就是先用于分摊固定成本的,到了盈亏平衡点,总的边际贡献额就正好等于固定成本,不赢不亏保本,过了保本点,边际贡献就是利润。我给老板解释着,老板说听明白了。
现在生产方式下,产品多少边际贡献就不亏?全是数学和逻辑分析啊。几种原料混合,该怎么核算?几种半成品混合,该怎么核算?生产是分段的,有料仓中转,该怎么算?干出来的和市场销售也会不同步,该怎么调?
原料混合,就按成本数量加权,半成品混合与原料计算原理一样,基于各自的半成品成本数量加权,用电子表格实际测算演示,讨论,形成模板。
产品成本、产量对应产值,编制一份报表,销售成本、销量对应销售收入,编制一份报表,两者对比分析,可以看产销衔接产销平衡情况,互相拉动促进。
对老板和财务提出的问题和疑惑,一一分析,提出措施建议,共同讨论形成共识。老板讲对销售部门各市场区域想进行此项成本和收益核算分析,我说很好呀,在公司相关核算完成后,专项开展。老板年轻,很好学,很努力,这几年整个行业中小规模企业经营压力都很大,拼是为了活着、活好。
我们这些只是初步测试,需要会计用新方法实际核算了,有不清楚的随时联系,有不合适的也记下来再讨论完善。优化成本核算方法,基于改进的利润表,降本增效、扭亏为盈的努力方向都清楚了。
两天的工作结束了,总经理全程参加,成本会计全程参加。原定第二天财务总监一起,突然说临时请假不来了。
老板说,这两天的工作,我基本学会了这些核算分析方法,也理解了很多术语,财务对我不再是黑箱了,通过事情我也加深了对人的了解。
从事精益管理咨询服务,也是个苦活累活啊!要有承受力,要解决问题,要应对很多意外。
客户至上!帮助客户发展提升是我们的使命。
作者:王振华 致力于企业精益管理改善,以精益数字化助力企业强基提质降本增效,欢迎联系交流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