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一句话,把自由市场的遮羞布扯了个粉碎。
10月15日,这位财长大人在一场论坛上亲口承认:
特朗普希望借鉴中国的经济战略,要加强对美国关键领域企业的管控,以此来应对中国在稀土和电池技术上的主导地位。
这话一出,全场寂静,紧接着是舆论哗然。
为什么?
因为就在去年,同样是这位贝森特。
还在曼哈顿研究所的演讲台上,义正严辞地嘲讽拜登对半导体等行业的补贴是“中央计划经济”,更是指责中国采取类似策略是“破坏市场规则”。
结果呢?
打脸来得太快。
去年还在高呼市场万能,今年光明正大说要“干预”。
这变脸速度,连川剧大师都得甘拜下风。
为什么美国突然不装了呢?
装不下去了。
美国人终于意识到:只靠市场,打不赢战略仗。
为什么?
看看这三个领域就知道了。
第一,稀土。
稀土不是土,而是17种稀有金属元素的统称。
从F-35战斗机到特斯拉电机,从智能手机到精确制导武器,离不开稀土。
而中国,掌控着全球稀土加工的近90%。
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。
加利福尼亚的芒廷帕斯矿曾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之一。
但美国人只会挖矿,不会加工。
稀土精炼是高污染、高技术的活。
美国人嫌脏嫌累,早几十年就把产业链转移出去了。
结果呢?
现在想自己干,发现技术断层、人才断层、产业链断层。
中国人用三十年,把稀土从土变成了金。
从采矿、分离、提纯到应用,全产业链打通。
美国人想追?
对不起,这不是有钱就能搞定的事。
第二,电池。
电动车时代来临,电池就是新时代的石油。
而中国,占了全球动力电池产能的60%以上。
宁德时代、比亚迪,这些名字美国人可能还念不顺,但他们的产品已经遍布全球。
美国人有什么?
特斯拉用的电池,大部分来自松下。
一家日本公司,而且很多工厂还设在中国。
美国急了,说要投资本土电池产业链。
结果一摸底,发现从正极材料、负极材料到隔膜、电解液,中国几乎垄断了上游。
第三,芯片。
这是美国人最后的骄傲。
英特尔、AMD、英伟达,这些芯片巨头都是美国公司。
美国在芯片设计上依然领先。
但制造呢?
台积电和三星占据了全球高端芯片制造的绝大部分份额。
而中国大陆虽然在前沿制程上暂时落后,但成熟制程已经自给自足,先进制程正在快速突破。
更重要的是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。
美国人想卡中国脖子,结果发现卡的是自己的脖子。
英伟达CEO黄仁勋多次警告:
不卖给中国芯片,中国人就会自己造。
再过三年,我们想卖都没人买了。
果然,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突破万亿大关,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出口国。
虽然最高端的芯片还有差距,但这个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。
中国人用国家力量推动产业发展,用举国体制攻关关键技术,用市场换技术、换时间、换空间。
美国人终于坐不住了。
只靠市场自由竞争,根本追不上中国的战略布局。
有些仗,得靠国家队打。
那美国,为什么一步步走到今天?
美国,曾经是自由市场最虔诚的布道者。
过去四十年,华盛顿、华尔街、硅谷的精英,几乎人手一本《国富论》,开口闭口“看不见的手”,把“小政府、大市场”捧上神坛。
他们满世界推销“华盛顿共识”,告诉发展中国家:只要放开管制、私有化、全球化,经济就能起飞。
结果呢?
自己先摔了个跟头。
2008年金融危机,华尔街玩火自焚,最后还是美国掏钱救市。
说好的市场自我调节呢?
2020年疫情来袭,供应链断裂,美国连口罩、呼吸机都造不出来。
最后还是动用《国防生产法》强制企业转产。
说好的企业自主决策呢?
这一次,面对中国的全面崛起,美国终于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不要了。
贝森特财长在论坛上说:
“我们必须确保在关键领域不被战略对手卡脖子。”
中国早就说过:
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的。
必须把创新主动权、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现在,美国人也学会了。
可惜,学是学会了,姿势却非常别扭。
更讽刺的是,推动这一转变的,居然是共和党。
要知道,共和党传统上最反对干预经济。
里根总统的名言“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,政府本身就是问题”,至今还被保守派奉为圭臬。
可现在呢?
特朗普一边喊着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,一边大手笔入股企业、干预市场、搞定向补贴。
终于撸起袖子,亲自下场了。
那他又是怎么干的?
入股美国钢铁、注资英特尔、控制稀土公司,甚至要从英伟达和AMD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中抽成。
这画面,怎么看怎么魔幻。
首先,入股美国钢铁。
美国钢铁曾是美国的象征,如今却沦落到要靠国家入股续命。
为什么?
竞争力不足,成本高、效率低,被中国钢铁碾压。
中国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、淘汰落后产能、提升技术水平。
结果是:中国钢铁产量全球第一,技术水平全球领先。
美国人呢?
还在为保护几个就业岗位而纠结。
其次,注资英特尔。
英特尔曾经是芯片领域的绝对王者,如今在制造工艺上被台积电甩开几条街。
美国注资,要求英特尔把先进产能搬回美国。
问题是,人才呢?
供应链呢?生态呢?
芯片制造不是盖房子,钱砸下去就能立竿见影。
它需要完整的产业链、高素质的工程师、长期的技术积累。
这些,美国人还有吗?
最后,最离谱的是抽成芯片收入。
要求英伟达和AMD把在中国市场赚的钱“抽一部分”给美国。
这算什么?保护费?战略资金?
还是明目张胆的抢钱?
英伟达和AMD估计心里在滴血:我们在中国市场辛辛苦苦打拼,好不容易赚点钱,你一句话就要抽走?
黄仁勋恐怕已经在办公室里摔杯子了。
这不是美国第一次“真香”。
二战时期,美国也是靠国家力量打赢的战争。
罗斯福动员全国资源,把民用工厂转为军工厂,才支撑起“民主国家的兵工厂”。
冷战时期,美国搞“阿波罗计划”,也是举国之力,把宇航员送上月球。
怎么到了和中国竞争的时候,就扭扭捏捏起来了?
说到底,还是意识形态包袱太重。
明明需要国家干预,却非要披着“自由市场”的外衣。
现在,特朗普终于把这层外衣扒了。
是好事吗?
短期看,是美国务实了。
长期看,是美国被迫承认:单靠市场,解决不了所有问题。
中美竞争,不是企业之间的简单竞争,而是国家战略之间的较量。
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,国家干预也不是洪水猛兽。
关键在于:什么时候该放手,什么时候该出手。
中国用实践给出了答案:战略领域,必须国家队上场。
从“两弹一星”到载人航天,从高铁到5G,从芯片到新能源,哪一个是靠纯粹的市场竞争搞出来的?
都是国家战略引领,企业跟进,产学研结合,集中力量办大事。
美国人过去嘲笑这是“举国体制”,现在却偷偷学起来。
可惜,学得了形,学不了神。
中国的国家干预,是建立在完整的工业体系、庞大的内需市场、高效的政策执行力之上的。
美国有什么?
产业空心化、极化、社会撕裂。
想干点事,国会吵翻天,利益集团互相扯皮。
特朗普想学中国?先问问美国的制度允不允许。
股票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